《介绍》
姓名:Bayu Courtyard Home
地点:Serdang Lama
地址:No: 12, Jalan BJ/28, Taman Belakong Jaya, 47300 Kajang, Selangor.
面积:20'' x 70''
占地:2000 sq.ft (built up)
特点:Courtyard - 有天井位,屋内自然光线充足。
卖点:24 Hours Guarded Security (Total Lot = 96 units only)
已经忘记这是我、思厮和爸妈第几次来“巡视”这间我们未来的小屋,小家庭~ ^^
注意看!门牌是12号哦!我可爱的阿姨说,12号很好,one two, one two, 广东音接近“揾到”!
右边是正门口,门后可见楼梯;
左边是旁拉门,门后可见客厅。
楼梯下是小储存间,中间深下去的是天井位,往上直冲屋顶,深下去的地方以后做小山水,小鱼塘~
天井旁边是小书房。
这是主人房望出去的景象。我爸看着门前空旷的草地和羽球场流口水。。我想,他正在悄悄地plan他人造花园的蓝图。
p/s: 发展商说,羽球场外以后会围fencing,不懂是不是。。。(-.-")
站在门口,望向篱笆外~
“巡视”结束前,再望多一眼~ ^^
-alvinsorich.blogspot.com-
Tuesday, May 13, 2008
Tuesday, April 29, 2008
Monday, April 28, 2008
~驾驶部落格~
Sunday, April 27, 2008
泼墨山水~
Saturday, April 5, 2008
清明时节
说到每个中国传统节日,一定要大谈它的由来和传说~ 这样才能感觉更传神和更有意义!
所以,我坚持在做这个题目以前,一定要让大家知道,“清明”节日的传说和由来~
经过我的研究,以下是较广为大众接受的,但究竟是史实还是传说就不得而知咯!^^
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,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。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的农谚。后来,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,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,渐渐的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,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,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,清明之日不动烟火,只吃凉的食品。
关于寒食,有这样一个传说:
相传春秋战国时代,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,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,申生被逼自杀。申生的弟弟重耳,为了躲避祸害,流亡出走。在流亡期间,重耳受尽了屈辱。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,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。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,一直追随着他。其中一人叫介子推。有一次,重耳饿晕了过去。介子推为了救重耳,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,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。
十九年后,重耳回国做了君主,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。晋文公执政后,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,唯独忘了介子推。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。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,心中有愧,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。可是,差人去了几趟,介子推不来。晋文公只好亲去请。可是,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,只见大门紧闭。介子推不愿见他,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(今山西介休县东南)。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,没有找到。于是,有人出了个主意说,不如放火烧山,三面点火,留下一方,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。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,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,大火熄灭后,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。上山一看,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。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,然后安葬遗体,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,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。掏出一看,原来是片衣襟,上面题了一首血诗:
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
柳下作鬼终不见,强似伴君作谏臣。
倘若主公心有我,忆我之时常自省。
臣在九泉心无愧,勤政清明复清明。
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。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。为了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“介山”,在山上建立祠堂,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,晓谕全国,每年这天禁忌烟火,只吃寒食。 走时,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,到宫中做了双木屐,每天望着它叹道:“悲哉足下。”“足下”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,据说就是来源于此。
第二年,晋文公领着群臣,素服徒步登山祭奠,表示哀悼。行至坟前,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,绿枝千条,随风飘舞。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,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。他敬重地走到跟前,珍爱地掐了一下枝,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。祭扫后,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“清明柳”,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。以后,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,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。他勤政清明,励精图治,把国家治理得很好。此后,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,对有功不居、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。每逢他死的那天,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。即不生火做饭,只吃冷食。
很有意思吧?
渐渐的,清明成了后人悼念往生亲属的日子,扫墓、拜祭成了不可或缺的事情。
所以,我坚持在做这个题目以前,一定要让大家知道,“清明”节日的传说和由来~
经过我的研究,以下是较广为大众接受的,但究竟是史实还是传说就不得而知咯!^^
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,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。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的农谚。后来,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,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,渐渐的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,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,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,清明之日不动烟火,只吃凉的食品。
关于寒食,有这样一个传说:
相传春秋战国时代,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,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,申生被逼自杀。申生的弟弟重耳,为了躲避祸害,流亡出走。在流亡期间,重耳受尽了屈辱。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,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。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,一直追随着他。其中一人叫介子推。有一次,重耳饿晕了过去。介子推为了救重耳,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,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。
十九年后,重耳回国做了君主,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。晋文公执政后,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,唯独忘了介子推。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。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,心中有愧,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。可是,差人去了几趟,介子推不来。晋文公只好亲去请。可是,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,只见大门紧闭。介子推不愿见他,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(今山西介休县东南)。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,没有找到。于是,有人出了个主意说,不如放火烧山,三面点火,留下一方,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。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,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,大火熄灭后,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。上山一看,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。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,然后安葬遗体,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,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。掏出一看,原来是片衣襟,上面题了一首血诗:
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
柳下作鬼终不见,强似伴君作谏臣。
倘若主公心有我,忆我之时常自省。
臣在九泉心无愧,勤政清明复清明。
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。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。为了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“介山”,在山上建立祠堂,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,晓谕全国,每年这天禁忌烟火,只吃寒食。 走时,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,到宫中做了双木屐,每天望着它叹道:“悲哉足下。”“足下”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,据说就是来源于此。
第二年,晋文公领着群臣,素服徒步登山祭奠,表示哀悼。行至坟前,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,绿枝千条,随风飘舞。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,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。他敬重地走到跟前,珍爱地掐了一下枝,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。祭扫后,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“清明柳”,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。以后,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,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。他勤政清明,励精图治,把国家治理得很好。此后,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,对有功不居、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。每逢他死的那天,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。即不生火做饭,只吃冷食。
很有意思吧?
渐渐的,清明成了后人悼念往生亲属的日子,扫墓、拜祭成了不可或缺的事情。
这里是马六甲茶阳会馆义山,所谓“茶阳会馆”,就是这个义山只serve客家人~
为什么酱?话说,以前我们的祖先们从中国南下过海讨生活,人在异乡都希望确保自己人生安全也发挥守望相助精神。所以,当时很多福建会馆啊、茶阳会馆啊、潮州会馆啊之类的成立,旨在为自己的同乡谋福利。
话说回来,为什么我们会到这个茶阳会馆义山呢?因为我的公公住上面~
义山祠-镇守这个山头
清明时节~
我公公坟墓的look out point~ 很不错的!
我公公、我父母和我~ (我公公在我爸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,所以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合照。其实感觉有点悲凉~)
右边的是我叔叔,他比较不爱上镜头~ (我妈干嘛酱?呵呵)
我爸妈的准媳妇也在~ ^^
我们早餐过后就在这里吃~
淡边街上的一间老茶楼~ :)
-alvinsorich.blogspot.com-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